美國的育兒指南總是教導父母以鼓勵的方式來讓小孩乖乖,但真有頑劣不堪的時候,怎麼辦呢? 這時祭出的法寶就是Time Out。大原則是在小孩(起碼要兩歲半以上懂得前因後果才行得通)幾經警告仍不理時,把小孩帶離行為現場,讓小孩坐在階梯或椅子上或在房間內(沒有玩具或電視等干擾)反省一些時間,按小孩年齡,每增一歲增一分鐘,讓小孩冷靜下來並道歉。
說來容易,我用在Rita身上的最初幾次,都是心力交瘁,因為 Rita會頑強抵抗,而且是驚天動地地哭鬧跳腳,事實上總要搞個半個鐘頭以上才能讓她安靜下來。所以其實我自己也不太敢輕易動用這法寶,還好Rita其實是個乖寶寶,有了Time out的經驗後,大部分的時候,只要我警告她再不聽話就要Time out了,她大概就會停止頑皮的行為。
最近不知是否是因為美國日光節約時間終止,亂了作息,或是另有其他原因,Rita常常情緒不穩,反反覆覆的行為,搞得我的情緒也不好。
有一天早上吃了早餐,為了Rita要不要我陪她一起嗯嗯的反反覆覆,她又開始發脾氣,我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加快、血壓升高,一股怒氣眼看就要衝上來,我把自己關進另一間浴室,讓自己先嗯嗯和刷牙洗臉,任憑小人兒在門外哭鬧尖叫。我告訴自己要保持平靜的心情,別急著生氣。
「Rita,妳先安靜下來,妳如果不安靜下來,媽媽不會出去。」一聽這話,她更急瘋了,越發的跳腳,但過了一陣子,她發現媽咪玩真的,也就慢慢地安靜了些,還邊說:「我要深呼吸! 我要深呼吸!」(我常教她要冷靜下來的時候要深呼吸)
當她哭聲漸歇,我打開門,她坐在地上,地上癱著「The Incredible Human Body」的書,她翻到呼吸器官那一頁,繼續說著:「我要深呼吸!」
我抱抱她,對她說:「媽媽很愛妳,可是媽媽不喜歡妳亂發脾氣和亂哭的行為!」她緊緊地抱著我,我讓她繼續地哭一哭,撒撒嬌。
這一埸風暴總算平息。
晚上我告訴John早上發生的事,我取笑自己,搞了老半天,結果是Mommy自己 time out!
不過從結果來看,這是行得通的,如果照以往的例子,往往是我自己也發起脾氣,說出一堆自己事後都會後悔的話,兩個人都氣得半死,也沒解決事情。
我想Rita在成長過程中也是累積了許多情緒,不知如何處理,有時候她也需要好好地發洩一下吧! 大哭一場後,她的情緒有了出口,從那一天起,Rita的情緒也穩定多了!
巧合的是,禮拜一去Mommy & Me課的討論時間,主題剛好是「Avoiding Mommy Meltdowns」,提到小孩其實是最會按媽咪的「按鈕」,讓我們發脾氣的,所以做為一個父母,要了解小孩子在什麼情況,最容易讓我們發脾氣,這樣就可以幫助避免發生啦!
主持人提到她的小孩whining時,就是她的按鈕,我當下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覺。每次Rita哭鬧的時候,我就可以感受到心中一把火升起,為什麼我這麼受不了Rita的哭鬧呢? 我的另一個大按鈕則是Rita唱反調的時候,常常要睡覺或上學的時間到了,她卻拖拖拉拉,我也是很容易心煩意亂。還有什麼按鈕呢? 但這些按鈕是我自己裝的,要拆掉這些按鈕可是我自己要做的功課呀! 果然小孩是來幫助我們修行的。
主持人另外提到,可以記錄下引起妳生氣的小孩行為、發生時間及自己的反應,找尋其中的模式。其實我自己也察覺,當我非常疲倦的時候,是最容易被Rita按到按鈕的時候,所以其實我也要好好照顧自己,別讓自己太累了,那我就可以是個有耐心的溫柔媽媽啦!
然後主持人說,但如果真的對小孩發起脾氣了,讓自己離開一下,可能的話,給自己「time out」,讓配偶或其他人處理。哈哈! 看來不是只有我會給我自己time out而已。
另一個有用的方法是想像自己在觀看一場自己和小孩演的電影,想想看妳要怎麼演這場電影? 留心自己及小孩當下的需求。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方法,我想我會有用到的機會的。
可是真的發了脾氣又反應過度了怎麼辦呢? 那就只好等自己冷靜下來的時候和小孩道歉囉! 但也要原諒自己,畢竟媽咪也是人,我們也有情緒,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呀!
透過課堂上的討論,給自己在照顧小孩的忙碌生活中,有一個小小的反省。其實這不只是用在媽咪與小孩的互動上,與家人或其他人際關係上也同樣適用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