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ita進入了一天到晚說個不停的階段,一堆的為什麼常常讓我招架不住! 不禁懷念起安安靜靜的Rita,她是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?
好像她不到一歲就會叫「爸爸」,唉! 真叫為娘的傷心,竟然等到她一歲半才發得出媽媽的音。
不記得Rita第一次叫爸爸的情形了,但我清楚的記得到了她一歲三個月左右,那時她的第一雙鞋已經變太小了,我們帶她去逛了好幾家店買鞋,她好開心買了新鞋,當我們讓她穿新鞋帶她準備出門的時候,她發出了一個好像「鞋」的音,我不確定的問她是說鞋嗎? 這回她連說了好幾次「鞋、鞋、鞋」,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,我們也興奮地說「Rita會說鞋了!」從那時候起,一個接一個的單字,到能說出句子,到現在要她閉嘴都很難了!
Rita從小在雙語的環境長大,據說雙語寶寶需要整合二種語言,反而比較晚開口說話,但一旦開始,就很厲害了,應證在Rita身上,果真如此! 三歲多的她,中英文表達俱佳,但因為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較長,目前她的中文字彙較多,運用也更流暢。
Rita牙牙學語時,她會從中英文中選擇比較容易發音的字彙來表達,譬如說英文的「strawberry」太長太難了,她就只會說「草莓」;而中文的「子」不好發音,她就不說「鴨子」,而說「Duck」。
所以她最初的字彙是夾雜著中英文,有那些字彙呢? 我記得有bubble、balloon、車、ㄇㄟ妹(蔓越莓乾)、玫(玫瑰花)、花、開、蝸(蝸牛)、洞……
除了具體的事物外,在她最初的字彙中包括兩個抽象的的字:「愛」與「Happy」,當她第一次說出時,我還有些懷疑,不確定她是不是真的在說這兩個字,但後來發現我真是太小看她了!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常常說「我愛妳,Rita」,「Happy Happy Rita!」小小的她確實感受到「愛」與「Happy」,而迫不及待地要說出來。
在她開始說Happy的那段時間,她真是好開心,每天一早醒來就要說「Happy」,整天不時地重覆,睡覺前更是一遍又一遍地說Happy Happy,有一回更大叫一聲「Happy呀!」連我聽了都覺得好Happy!
剛開始說話的Rita是省話一姊,許多時候明明她會說兩個字,但她也只用一個字,譬如玫瑰花只說「玫」,蝸牛只說「蝸」,連叫她自己的名字都只叫「Ri」。
這樣只說單字的階段持續了快一年,去年她快兩歲時回台灣,在外公外婆家那麼多人每天嘰嘰喳喳的薰陶下,她的字彙越來越多,有一天,看到我媽正要騎摩托車出門,她說:「阿婆、騎、摩托車!」她終於說出第一句話了!
去年從台灣回美後,她大量地吸收英文單字,很自然地就只和媽媽說中文,只和爸爸說英文。當時小小年紀的她,其實不太能區別什麼是英文什麼是中文,只知道爸爸說爸爸話(英文),媽媽說媽媽話(中文),阿婆說阿婆話(客家話),她大概覺得那她也應該有自己的話,所以她常常會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,或自己發明一些名詞,例如她小時候稱「尿布」為「yummo」,我們笑稱那是「Rita話」! 她也樂此不疲,不時都會聽到她創造一些新詞,最新的「Rita話」是稱「面紙」為「小批折」。
今年回台灣在台北的朋友家住了一個多禮拜,有一天,朋友用英文和Rita講話,Rita說:「阿姨,妳講『阿姨話』就可以了!」言下之意就是妳說中文就可以了!
這次回台我先帶Rita回台灣一個多月,之後John才與我們會合,去接機的那個晚上,她雖然很高興看到爸爸,但竟說不出英文了,反而直接和爸爸說中文;神奇的是到了第二天,她又和英文接上線,再度流利地用英文和爸爸說話。
現在的Rita已練就了自動切換語言的能力~~和媽媽說中文,和爸爸說英文。甚至看到西方臉孔的人就會說英文,看到東方臉孔的人就說中文,但這個世界可不是她想像的這樣,有一回她對著越南裔的醫生說中文,就讓醫生阿姨覺得很不好意思啦!
小孩子真是像一塊海綿,什麼話都吸收起來。平常,我也習慣地和她說一些客家話的生活用語,她也很自然地學了一些客家話。甚至在我哄她睡覺時,隨意地唸一些兒時記憶中的客家童謠,即使不懂其中的意義,她也跟著朗朗上口。
我的CD收藏中有著各國的音樂,她自己常亂挑CD要我播放給她聽,即使聽不懂,只要她覺得好聽,還是會要我一再播放。有一段時間,她在睡前,更是非聽西班牙兒歌不可,都不准我換其他音樂呢!
但最近她懂得越來越多,已經清楚地能分別語言的差異,有時我和她說些客家話或閩南語,她會抗議說:「不要再講那種奇怪的話啦!」
從Rita身上可以看到,對小孩子而言,同時學習好幾種語言並不成問題,只要提供那樣的環境就可以了,難怪許多歐洲人能通好幾種語言。其實台灣也具備著多語環境,只要大家開放心胸讓小孩子跟著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說不同的語言,其實能說好幾種話也不成問題呀!
好像她不到一歲就會叫「爸爸」,唉! 真叫為娘的傷心,竟然等到她一歲半才發得出媽媽的音。
不記得Rita第一次叫爸爸的情形了,但我清楚的記得到了她一歲三個月左右,那時她的第一雙鞋已經變太小了,我們帶她去逛了好幾家店買鞋,她好開心買了新鞋,當我們讓她穿新鞋帶她準備出門的時候,她發出了一個好像「鞋」的音,我不確定的問她是說鞋嗎? 這回她連說了好幾次「鞋、鞋、鞋」,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,我們也興奮地說「Rita會說鞋了!」從那時候起,一個接一個的單字,到能說出句子,到現在要她閉嘴都很難了!
Rita從小在雙語的環境長大,據說雙語寶寶需要整合二種語言,反而比較晚開口說話,但一旦開始,就很厲害了,應證在Rita身上,果真如此! 三歲多的她,中英文表達俱佳,但因為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較長,目前她的中文字彙較多,運用也更流暢。
Rita牙牙學語時,她會從中英文中選擇比較容易發音的字彙來表達,譬如說英文的「strawberry」太長太難了,她就只會說「草莓」;而中文的「子」不好發音,她就不說「鴨子」,而說「Duck」。
所以她最初的字彙是夾雜著中英文,有那些字彙呢? 我記得有bubble、balloon、車、ㄇㄟ妹(蔓越莓乾)、玫(玫瑰花)、花、開、蝸(蝸牛)、洞……
除了具體的事物外,在她最初的字彙中包括兩個抽象的的字:「愛」與「Happy」,當她第一次說出時,我還有些懷疑,不確定她是不是真的在說這兩個字,但後來發現我真是太小看她了!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常常說「我愛妳,Rita」,「Happy Happy Rita!」小小的她確實感受到「愛」與「Happy」,而迫不及待地要說出來。
在她開始說Happy的那段時間,她真是好開心,每天一早醒來就要說「Happy」,整天不時地重覆,睡覺前更是一遍又一遍地說Happy Happy,有一回更大叫一聲「Happy呀!」連我聽了都覺得好Happy!
剛開始說話的Rita是省話一姊,許多時候明明她會說兩個字,但她也只用一個字,譬如玫瑰花只說「玫」,蝸牛只說「蝸」,連叫她自己的名字都只叫「Ri」。
這樣只說單字的階段持續了快一年,去年她快兩歲時回台灣,在外公外婆家那麼多人每天嘰嘰喳喳的薰陶下,她的字彙越來越多,有一天,看到我媽正要騎摩托車出門,她說:「阿婆、騎、摩托車!」她終於說出第一句話了!
去年從台灣回美後,她大量地吸收英文單字,很自然地就只和媽媽說中文,只和爸爸說英文。當時小小年紀的她,其實不太能區別什麼是英文什麼是中文,只知道爸爸說爸爸話(英文),媽媽說媽媽話(中文),阿婆說阿婆話(客家話),她大概覺得那她也應該有自己的話,所以她常常會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,或自己發明一些名詞,例如她小時候稱「尿布」為「yummo」,我們笑稱那是「Rita話」! 她也樂此不疲,不時都會聽到她創造一些新詞,最新的「Rita話」是稱「面紙」為「小批折」。
今年回台灣在台北的朋友家住了一個多禮拜,有一天,朋友用英文和Rita講話,Rita說:「阿姨,妳講『阿姨話』就可以了!」言下之意就是妳說中文就可以了!
這次回台我先帶Rita回台灣一個多月,之後John才與我們會合,去接機的那個晚上,她雖然很高興看到爸爸,但竟說不出英文了,反而直接和爸爸說中文;神奇的是到了第二天,她又和英文接上線,再度流利地用英文和爸爸說話。
現在的Rita已練就了自動切換語言的能力~~和媽媽說中文,和爸爸說英文。甚至看到西方臉孔的人就會說英文,看到東方臉孔的人就說中文,但這個世界可不是她想像的這樣,有一回她對著越南裔的醫生說中文,就讓醫生阿姨覺得很不好意思啦!
小孩子真是像一塊海綿,什麼話都吸收起來。平常,我也習慣地和她說一些客家話的生活用語,她也很自然地學了一些客家話。甚至在我哄她睡覺時,隨意地唸一些兒時記憶中的客家童謠,即使不懂其中的意義,她也跟著朗朗上口。
我的CD收藏中有著各國的音樂,她自己常亂挑CD要我播放給她聽,即使聽不懂,只要她覺得好聽,還是會要我一再播放。有一段時間,她在睡前,更是非聽西班牙兒歌不可,都不准我換其他音樂呢!
但最近她懂得越來越多,已經清楚地能分別語言的差異,有時我和她說些客家話或閩南語,她會抗議說:「不要再講那種奇怪的話啦!」
從Rita身上可以看到,對小孩子而言,同時學習好幾種語言並不成問題,只要提供那樣的環境就可以了,難怪許多歐洲人能通好幾種語言。其實台灣也具備著多語環境,只要大家開放心胸讓小孩子跟著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說不同的語言,其實能說好幾種話也不成問題呀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